寧可捐獻,也不出賣的畫家——張千石

 2018-10-30 由 今古探祕 發表于文化

張千石,又名子垚,乳名阿帝。學名世輝(仕輝、士輝)。字三千;賜字世公、玄皇。號悲雪。筆名千石、千寔、墨山山人、舊世王孫、三千居士、霛石、研墨人、石丘、南屏老翁等。別號窮白頑人。男,漢族,大學學歷,祖籍廣東中山人,萬八祖張良之二十四世孫。1950年生於京華城東史家胡同,家學淵源深遠綿長。屬殷富門弟、書香世家。自幼酷愛國畫及書法藝術。

張千石先生近照

張千石在幼、少、青年時就與郭沫若、剪伯贊、俞平伯、鄧拓、吳晗、廖沫沙、巨贊等名家交往甚密,被譽為「小大人」之綽號。並曾經數年請教受益名家郭沫若、沈尹默、潘伯鷹等先生指教,提高書寫藝術素養。八歲投師陳半丁先生門下,研習書畫理論等。從民間師於侯鐵生、董石良、王友石、馮書楷、康伯藩。從道佛儒家海門圓湛、桐緣、園霖老僧、廣濟巨贊、仁祥上師、林林、林子青等。從金石書藝追隨鄭誦先、金禹民、孫榮彬、陶博吾、馮亦吾老先生,求索民族文化傳統精髓人物,再次受師於張伯駒、蔡若虹、王森然、秦仲文、溥雪齋、何海霞、謝稚柳、鄭思遠、張正恆前輩先生等,得諸位名家之厚愛,心學深修詩、文、言、散曲、通史、哲學、美學之堂奧。

積年累月、孜孜以求。廣交師友、強讀博記。雖初天命之年,各體書作均擅長,山水人物花鳥草蟲動物均可畫之,書畫篆刻作品甚豐。其作品為亞歐港澳台及諸多著名人士、愛好者所收藏。2001年,被任命為國家人事部中國人才研究會藝術家學部委員會、高級人才中心藝術顧問、北京中華文化學院客座教授、中國詩酒文化協會理事、中國文物學會會員、中外文化藝術專家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。其作品及理論經《瞭望》、《求實》、《半月刊》媒體發表,在文化書畫界多方位輿論中產生巨大社會影響。中央電視台、北京電視台、中國教育電視台、《西部時報》、《中國商報》等媒體曾對他進行過報導。2011年4月,他在受邀參加《中國商報》、《收藏拍賣導報》組織的「當代國畫真的超過油畫嗎」觀點的討論(主持劉禮福,嘉賓有北京榮寶齋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尚勇、上海藝術市場評論人士石建邦),他的觀點《成交額≠學術成就》,在學術和文化界產生了思想上巨大影響,引發人們對思想意識形態上的人文精神共鳴,被各大網站轉載,點擊量數百萬。

正在作畫的張千石先生

的確,他的思想凸顯出寧折不彎的人格。1995年,將8幅書畫作品贈送給江蘇省江陰市巨贊紀念堂。1998年,為支援抗洪救災,捐贈書畫25幅,支持災區人民重建家園。2002年9月,在青海、西藏阿里邊遠地區建立希望教育中小學校工程中,捐獻30幅藝術作品,參與名家作品義賣,支持社會公益慈善事業。2005年,為慶祝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、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,捐贈書畫作品4幅。他在迎奧運聖火大型書畫展,將展出作品80幅捐獻給了奧委會……。然而,他捐獻出那麼多作品,就是沒有

如今,雖然張千石先生已經功成名就,但他從不張揚,很少外出,他謝絕了形形色色的社會活動,在家閉門謝客,專心作畫、寫字。他作畫、寫字,卻從來不賣畫,市場上根本找不到他的作品,就連常年混跡於拍賣行的資深人士,都沒有拍賣過他的作品,更有甚者,還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。尤其是最近幾年,他不再接待記者採訪,專心作畫、寫字,作品不如意,銷毀重畫、重寫;畫得好、寫得滿意,他就保存下來,或送給知心朋友,決不會拿來賣錢。

原文網址:https://kknews.cc/culture/6zlg6b3.html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对说方言的疑惑

10 Popular Smaller Boats With Toilets

家庭的温度,决定人生的高度-梁启超

加拿大游客度假指南

2018年赴加旅游人数创新高,中国游客破70万

创造论

釜山济州岛走一场最接地气的旅行

人类历史上最丑恶的一幕